近7成北市新案 每坪開價破100萬
2023/11/09 11:25
近7成北市新案 每坪開價破100萬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3QOn0CG
北市每10個新案就將近7個每坪開價破100萬。(記者徐義平攝)
〔記者徐義平/台北報導〕北市每10個新案就將近7個每坪開價破100萬。根據新建案市調機構統計,今年截至10月底,北市高達69.4%的新案每坪平均開價超過100萬元,甚至12個行政區中,高達8個區域內新案每坪平均開價超過100萬元。
根據住展雜誌統計,截至10月底為止,台北市已推新案每坪平均開價高達122.9萬元,相較去年同期,每坪上漲3.3萬元、年增幅約2.76%。
進一步觀察12個行政區新案開價現況,包括中正、大同、中山、松山、大安、信義、士林、以及南港等8區,新案每坪平均開價均突破100萬元,至於,內湖、文山、萬華與北投等4區,新案每坪平均開價落在80.2萬至92.8萬元間。
12個行政區有8個新案破100萬
住展雜誌企研室經理成采錡表示,儘管從平均開價來看,內湖、文山、萬華及北投的新案價位相對低,不過包括內湖四期及五期、萬華捷運西門站周邊、北投北士科園區等,已開賣建案的開價,每坪早已超過100萬元。
進一步統計近4年北市新案每坪平均開價佔比,2020年北市每坪開價破100萬建案的占比約41.8%,2021年上升至45.2%,2022年更拉高至60.6%,今年則貼近7成、約69.4%。
再觀察近4年,北市新案每坪平均開價200萬元以上的建案,佔比落在2.3%至3.9%。
至於,北市新案每坪平均開價99萬元以下的建案占比,2020年達58.2%,2021年下滑至54.8%,2022年占比僅39.4%,今年10月更只剩下30.6%,四年間大減27.6個百分點。
成采錡表示,北市開價99萬元以下的建案占比迅速下滑,原因除新建案基於成本、行情考量,調升開價外,還包括每坪開價低於百萬元的建案,多數擁有相對低單價優勢,因此就算目前北市整體市況不佳,這類親民價新建案只要產品規劃、環境條件沒有太大問題,銷售表現往往優於區域平均,銷售期也較短。
近7成北市新案 每坪開價破100萬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3QOn0CG


新竹蛋白、蛋殼房價全翻漲 新舊屋價差僅1成多 
2023/06/26 11:07文/記者朱語蕎新竹房價 site:nicecasio.pixnet.net/blog - Google 搜尋 https://bit.ly/3CRcDGk
   六都新舊屋房價差距,南二都差距近4成最大,新竹則最小。(東森房屋提供)
 近幾年全台房價飆漲,也間接讓新成屋和中古屋價差拉大,根據實價登錄資料統計,目前在六都及新竹縣市中,以台南、高雄的新舊屋房價價差幅度最大,分別達到39%、36%,接近4成,其後是台北市(30%)、新北(21%)、桃園(18%)、台中(18%)、新竹縣(14%)、新竹市(13%)。
 東森房屋研究中心副理黃勝暉指出,目前建商的營建成本仍在歷史高檔,新推案價格欲跌不易,價差幅度相對較低的新竹縣市,黃勝暉表示,伴隨竹科的不斷發展,不僅磁吸了許多外縣市民眾到新竹工作、居住,還吸引了大量建商爭先到新竹縣市購地推案,推動區域房市交易量能全面上漲。
 且隨著竹科周邊地區土地取得成本的攀升,不少建商開始把目光鎖定在蛋白區、蛋殼區推案,新建案的進駐也讓該區域中古屋房價快速補漲,進而導致新竹縣市新舊屋二者之間的價差幅度縮小。
 而南二都價差近4成,黃勝暉表示,最近幾年在建設題材和科技題材的雙重助攻下,以南科及楠梓產業園區為中心的周邊地區新建案開價屢創新高。
 不過,由於南二都房價基期相對較低,即使經歷了房價飛速上漲的階段,但目前南二都新建案的成交單價仍普遍落在3字頭上下,購屋民眾的接受度較高,而中古屋只能盡量壓低價格以提升其市場競爭力。
 此外,南二都幅員遼闊,部分蛋白區、蛋殼區的中古屋單價仍普遍落在1字頭上下,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區域中古屋單價的均值,使得南二都新舊屋價差幅度更加顯著。
 至於,在單坪價差方面,台北市新建案平均高於中古屋19.2萬元,是六都及新竹縣市中單坪價差最大的區域,黃勝暉指出,台北市可供大面積開發的素地資源相當稀缺,再加上危老都更的整合也存在一定難度,建商土地取得不易,導致新建案的供給量有限,從而推高了新建案的價格,目前台北市蛋黃區新案開價基本都在每坪100萬元以上,部分指標案的開價甚至可以達到每坪200萬上下。新竹房價 site:nicecasio.pixnet.net/blog - Google 搜尋 https://bit.ly/3CRcDGk

全國房價所得比攀9.2倍、購屋總價達960.8萬元,雙雙寫下


才3年!新竹、南二都「房價所得比」翻倍 591:民眾只能「薪」酸+躺平
才3年!新竹、南二都「房價所得比」翻倍 591:民眾只能「薪」酸+躺平 https://bit.ly/3TQTCKA
2022年11月15日 週二 下午12:25
記者陳韋帆/綜合報導
新竹縣市、南二都房價所得比近3年漲幅都高達100%以上,相當驚人。(示意圖/記者陳韋帆攝影)
新竹縣市、南二都房價所得比近3年漲幅都高達100%以上,相當驚人。(示意圖/記者陳韋帆攝影)
全台房價瘋漲,薪水收入卻始終牛步成長,數字科技(5287)旗下591新建案指出,全台房價所得比高達22.7年,也就是平均要不吃不喝22.7年才能買房,3年增幅達61.4%。漲幅最驚人的,包括新竹縣市、南二都漲幅都超過100%。591新建案表示,民眾荷包趕不上房價,買房已從「難上加難」變成「直接躺平」。
591新建案指出,反觀家庭可支配所得中位數卻增加不到3萬元,漲幅僅2.6%,兩者漲幅差距達25倍。實際上,面對這波房價熱浪,連過往房價所得比個位數,買房負擔相對「輕鬆」的桃竹都未能倖免,新建案總價紛紛站衝上千萬大關,讓不少購屋族只能一邊「薪」酸,一邊望屋興嘆。
591表示,買房難度最高的台北市,即便家庭財力傲視全台,但面對近4千萬的新屋總價,買房仍得「餓」個31年;因此對多數人來說,除非接受家庭金援或本身屬高收入一族,不然想在北市買新房恐怕是有夢最美。反觀鄰近的新北市則在重劃區釋放供給下,價格走勢相對緩和,房價所得比成長在各縣中排行倒數,但根據591市調指出,目前除了板橋、永和及三重的新案價格緊追北市蛋白區,擁有重劃議題的新莊、泰山房價亦是一路向上,未來想買房只怕更難。
591新建案說,調查總價最為親民的桃園市,隨著機捷通車,沿線湧進大量雙北購屋族,帶動包括青埔、龜山A7等地的新案行情飛漲,房價所得比也來到14.6倍,漲幅高達8成。不過若將眼光轉往新竹,會發現一山還有一山高,像新竹縣過往雖有新豐、湖口等平價區塊,搭配竹科就業帶動收入大增,房價所得比僅6.9倍,堪稱全台買新屋的天堂;沒想到近期在以竹北市為首的高價案領軍下,不僅新屋總價3年大漲逾8百萬,隨著消費支出上升,壓縮家庭可支配所得,房價所得比也因而飆升。
591新建案指出,台中市受惠台商回流、重劃等建設題材炒熱,近年房價漲勢驚人,市區新建案開價幾乎都從5、6字頭起跳,其中如水湳、西屯等精華地段,部分新案行情更持續上漲,總價中位數也正式超車新北市。不過由於短時間內房價急遽上漲,但一般家庭薪資所得卻成長遲緩,新案房價所得比也大幅攀升,因此也要將近不吃不喝20年才能夠一圓買房夢。
最後591新建案提到台南、高雄兩地,由於所得與北台灣有一定差距,在每個家庭年收入均不滿百萬的情況下,近年又適逢科技業投資高峰期,帶動地價與房價雙雙走強,加上疫情期間面臨營建成本上揚及通膨遽增,都逐一反映房價上;不少原本房價基期低的蛋白、蛋殼地,紛紛迎來史無前例的補漲潮,帶動新案房價走高。以高雄市來說,在各大重劃區新案發威下,除了今年新案總價中位數就首度突破2千萬大關,較三年前上漲近1100萬,其中房價所得比更是增加近13年,雙雙排名各縣市第1,想在高雄買房可說困難重重
才3年!新竹、南二都「房價所得比」翻倍 591:民眾只能「薪」酸+躺平 https://bit.ly/3TQTCKA

全國房價所得比攀9.2倍、購屋總價達960.8萬元,雙雙寫下


購屋壓力大 4成收入繳房貸 負擔飆新高
2022年10月3日 週一 上午7:36《各報要聞》購屋壓力大 4成收入繳房貸 負擔飆新高 https://bit.ly/3dZWkyl
【時報-台北電】內政部2日發布2022年第二季全國及六都房價負擔能力指標,全國房貸負擔率為39.62%,寫下有統計以來新高,較上季已上升1.27%,主要受購屋貸款利率上升影響,較去(110)年同期上升3.35%,房價負擔能力雖維持「略低」等級,但已接近「偏低」等級。
房價所得比方面,全國從第一季的9.58倍,第二季上升到9.69倍,亦創下歷史新高,等於不吃不喝9.69年、近10年才能買房。而台北市16.17倍,買房壓力最大。
內政部表示,所謂「房貸負擔率」,主要是計算中位數所得家庭購買住宅時,每月支付房貸金額,占中位數家戶可支配所得的比率,以呈現家戶房貸負擔情形。
內政部指出,第二季全國中位數住宅價格較上季上升10萬元(由840萬元升至850萬元),使負擔率增加0.46%,五大銀行平均購屋貸款利率上升0.224%(由1.368%升至1.592%),使負擔率略增0.83%;而中位數家戶可支配所得增加0.04萬元(由87.68萬元增加至87.72萬元),僅使負擔率減少0.02%。
經統計,第二季全國房貸負擔率為39.62%,較上季上升1.27%,而第二季季增,主要是受到購屋貸款利率上升影響。
至於六都房貸負擔率部分,台北市及新北市房貸負擔率為66.12%及52.41%,較上季上升1.21%及0.96%,為房價負擔能力「過低」等級;台中市為45.54%,較上季上升0.46%,為房價負擔能力「偏低」等級;台南市、高雄市及桃園市分別為38.26%、38.17%及32.01%,較上季上升1.42%、2.58%及0.51%,均為房價負擔能力「略低」等級。
此外,房價所得比方面,第二季全國上升到9.69倍,創史上新高,其中六都以台北市16.17倍最高,新北市12.82倍居次,台中市11.14倍第三,亦即台北市要不吃不喝16.17年,才買得起房。
由於9月央行三度升息半碼,內政部提醒,購屋貸款為長期支出負擔,民眾在購屋時仍須審慎評估整體利率調升對未來還款負擔的影響。
《各報要聞》購屋壓力大 4成收入繳房貸 負擔飆新高 https://bit.ly/3dZWkyl


中南部房價所得比攀升 房仲:恐排擠在地居住者權利
中央社中南部房價所得比攀升 房仲:恐排擠在地居住者權利 https://bit.ly/3InG456
2022年7月5日 週二 下午9:19
(中央社記者賴言曦台北2022年7月5日電)據內政部公布第1季房價負擔能力統計報告,全國房價所得比為9.58倍,其中,台中、台南及高雄市創20年來房價所得比最沉重的一季。房仲指出,中南部房價所得比快速提升,在薪水跟不上房價下,恐排擠在地居住者應有權利。
據內政部統計,六大都會區房價所得比為台北市16.22倍、新北市12.85倍、桃園市7.87倍、台中市11.26倍、台南市9.20倍、高雄市8.89倍。
進一步觀察第1季全國房貸負擔率為38.25%,六大都會區分別為台北市64.91%、新北市51.45%、桃園市31.50%、台中市45.08%、台南市36.84%,高雄市35.59%;桃園市為六都中房貸負擔率最低縣市,僅需拿出所得3成出頭去繳房貸。
根據內政部資料,房貸負擔率為中位數住宅價格之每月應償還本利和占中位數月家戶可支配所得的比例。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受到造價上漲、通膨預期與科技廠商設廠投資等題材帶動,雙北市以外都會房價出現一波明顯漲勢,尤其是雙北市以外的區域,因為房價基期相對較低,同樣一坪漲兩萬,對於台南可能漲幅就接近一成,因此房價相對較低的區域,房價漲幅相對驚人。
住商機構企畫研究室資深經理徐佳馨指出,國際上合理的房貸所得比為5至8倍,但台灣的高所得比在社會普遍視不動產為投資標的,新稅制影響賣方脫手意願,供應不足導致房價走揚等因素下,讓房貸所得比呈現不合理情況。
徐佳馨也提到,雖然當前瀕臨熊市,政策打炒房效果可以即時顯現,但民眾資產也跟著縮水,政府如果要解決相關問題,要把不動產當成居住資源並進行合理規劃,同時提高國民所得,否則無法從根本解決問題。中南部房價所得比攀升 房仲:恐排擠在地居住者權利 https://bit.ly/3InG456


10年前國人平均購置839萬元的房屋,但去年第三季國人購屋平均房價達1,155萬元,房貸金額也從10年前的572萬增加至837萬元
十年內房價飆5成 屋奴每人身上多背265萬元 - 地產天下 - 自由電子報 https://bit.ly/3qeq123
十年內房價飆5成 屋奴每人身上多背265萬元
2022/01/11 16:02文/記者張瀞勻
隨低利率環境維持一段時間,加上房價上漲負擔增加,國人購屋時房貸越借越多。(圖/鮑行健攝)
隨低利率環境維持一段時間,加上房價上漲負擔增加,國人購屋時房貸越借越多,根據聯徵中心資料統計,10年前國人平均購置839萬元的房屋,但去年第三季國人購屋平均房價達1,155萬元,房貸金額也從10年前的572萬增加至837萬元,增加幅度將近5成,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提醒,低利年代購屋人借好借滿,一旦利率反轉,負擔增加也會相當有感。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為了增加房價負擔能力與降低每月還款金額,30年期房貸逐漸成為市場主流,且民眾房貸金額也越來越高,民眾已經習慣市場的超低利率,現在房貸千萬元也不是甚麼太奇怪的事情,但未來一旦出現升息循環,因為借得多升息後「房貸利息」也會同步走高,若是出現連續性的「升升不息」,勢必增加近年購屋的民眾負擔。
聯徵中心資料顯示,10年時間民眾的申請房貸金額從572萬元,增加265萬元,假設利率都是1.4%的狀況下,升息0.25%後每年房貸利息增加約1.4萬元,但去年第三季新增房貸為837萬元,升息0.25%後每年房貸利息增加約2萬元,因為和10年前相比借得更多,升息後房貸利息增加也會比10年前多出許多。
曾敬德指出,通常單次升息影響都很有限,但這波全球通膨來勢洶洶,加上國內經濟動能強勁,房價又持續創高居高不下,未來2年市場可能有連續性升息的空間與風險,民眾購屋前宜先預設未來升息的可能,避免過度槓桿購屋。十年內房價飆5成 屋奴每人身上多背265萬元 - 地產天下 - 自由電子報 https://bit.ly/3qeq123

全國房價所得比攀9.2倍、購屋總價達960.8萬元,雙雙寫下


全國房價所得比攀9.2倍、購屋總價達960.8萬元,雙雙寫下全國房價所得比攀9.2倍、購屋總價達960.8萬元,雙雙寫下

買房再等等!政府擬禁預售屋換約 專家分析自住客進場時機
買房再等等!政府擬禁預售屋換約 專家分析自住客進場時機 https://bit.ly/3pK2jdw
記者吳雅婷、余德芹/台北報導
根據內政部公布2021第3季全國房價所得比來到9.24倍,等於全台平均不吃不喝超過9年才能買房,比上一季上升0.17倍,大家都想知道到底何時房市才有機會降溫?政府打炒房擬「預售屋禁換約」,預計7月份會上路,專家分析等到新法執行後,市場買房需求降低,如果再加上「升息」助攻,到時買房將更有議價空間!
房價飆漲,內政部公布2021第3季全國房價所得比達9.24倍© 由 三立新聞網 提供 房價飆漲,內政部公布2021第3季全國房價所得比達9.24倍
▲房價飆漲,內政部公布2021第3季全國房價所得比達9.24倍。
買房看屋一組接一組,房市熱,政府打炒房速度似乎跟不上房價漲幅,看看內政部最新公布的全國房價所得比,2021第3季來到9.24倍,代表想買房得不吃不喝超過9年,比上個季度高出0.17倍。而想在台北置產還得不吃不喝近16年,房市到底何時能降溫?央行曝關鍵。
央行總裁楊金龍(110.12.16):「調降下來的一碼,我們最起碼會在適當時間再調回來。」
央行總裁楊金龍上個月董監事會談話,預告2022將朝升息方向走,被外界視為是澆熄房市熱度的關鍵助力。
清大科技管理學院榮譽講座教授張金鶚:「升息對於購屋者的負擔增加,對投資客利潤相對減少,使得(買房)需求減少,當然就會讓房價逐漸下滑。」
© 由 三立新聞網 提供
升息抑制房市熱,加上內政部擬「預售屋禁換約」法案,市場已經出現投資客下車潮,甚至有預售案在接待中心張貼禁止換約公告。
以2022年7月份新法預計上路當作分水嶺,專家分析,趕在7月前買,頂多省到換約成本,但要是之後再進場,「禁換約」降低市場買房需求,加上可能「升息」雙助攻,買房更有議價空間。
專家曝自住客進場時機© 由 三立新聞網 提供 專家曝自住客進場時機
▲專家曝自住客進場時機。
北市不動產仲介經紀業公會公關主委張欣民:「我們升息可能也是在下半年開始,房價再漲的預期性就會比較低,到下半年或是到年底再進場,對於想要撿便宜應該是比較有利的。」
專家分析,隨著打炒房政策持續推出,掌握升息、法案上路後時機,自住客買房可以再等等。
買房再等等!政府擬禁預售屋換約 專家分析自住客進場時機 https://bit.ly/3pK2jdw


營建署昨(18)日公布第3季住宅需求動向調查,全國房價所得比攀9.2倍、購屋總價達960.8萬元,雙雙寫下歷史新高。新北市房價所得比更達11.4倍、購屋總價首度飆破千萬元及購屋每坪單價也逼近30萬元,三項同步創新高,高房價持續推升購屋痛苦指數。
------------------------------------------
台灣房市經過多空消息洗禮的1年,台灣房屋智庫票選2013年民眾最有感10大房市新聞,有超過3成民眾認為「奢侈稅修法」影響最深,第2名為「信義線通車」,第3名上榜則是「利率不會永遠維持低檔,房貸族要有準備」。
-------------------------------------------
國人買房信心和意願同創三年新低。國泰金控昨(18)日發布國民經濟信心調查,僅10.6%受訪者認為現在是「買房」時機,創下2010年3月該調查開辦以來新低水準;至於買房意願則是負66.2%,也創下統計以來最低水準。
---------------------------------------
屋奴購屋壓力最創新高,內政部最新調查,全國平均購屋總價衝到960.8萬元,創下史上新高,房價所得比平均9.2倍,也是民眾有史以來最沉重的購屋壓力。調查顯示新北市民眾最慘,在購屋總價、購屋單價、房價所得比上創下該區「新三高」,購屋總價1133萬更是首次破千萬。
--------------------------------------------------------
大陸住房需求持續強勁,推動房價再創新高。大陸國家統計局昨(18)日公布最新統計,11月份70個大中城市新建住宅銷售價格年增率達9.9%,不但連續第11個月上升,漲幅更創歷史新高,且年內漲幅逐月擴大,房價上漲壓力不容忽視。
-----------------------------------------

全國房價所得比攀9.2倍、購屋總價達960.8萬元,雙雙寫下全國房價所得比攀9.2倍、購屋總價達960.8萬元,雙雙寫下全國房價所得比攀9.2倍、購屋總價達960.8萬元,雙雙寫下全國房價所得比攀9.2倍、購屋總價達960.8萬元,雙雙寫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