餓鬼的自救之道
www.epochtimes.com查看原始檔
清代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中有這麼一段故事:

景州人李晴嶙說:有位劉先生在一所古寺中教兒童讀書。一天夜裡月色微明,他聽到窗外似乎有窸窸率率的聲音。從窗戶縫隙往外一看,在牆缺口處隱隱約約似有兩個人影。劉先生急忙喊道:「有賊!」忽聽隔牆有人輕聲說道:「我們不是盜賊,是有事特來求您的。」劉吃驚地問道:「求我幹甚麼?」

牆外的聲音答道:「因我們生前造了惡業,死後墮在餓鬼道中,如今將近一百年了。每當我們聞到從僧廚裡飄出來的飯香就飢火如焚。因暗中觀察,看你是位有慈悲心的人。所以求你賜給我們一些殘羹冷飯,以解飢渴之苦,可以嗎?」劉說:「佛門中經常舉行經懺法事,這種功德足以救濟陰間的餓鬼。你們為甚麼不向寺裡的和尚乞求超度?」

餓鬼回答說:「鬼輩能夠得遇超度,也得靠前世種有善因。像我們倆上輩子忙忙碌碌鑽營於仕宦之途,看誰權勢大,我們就去巴結、依附他。若是這人勢敗了,我們就翻臉不認人,視同陌路。當我們得意的時候,從未做過一些扶窮濟困的好事。前生既沒有積下善因,如今落入餓鬼道中,又如何能遇到超度的善緣呢?所幸的是,當初我們得到的不義之財,並沒有過分的貪婪吝惜。親朋故舊之中有饑寒孤寡的也能稍加賙濟。所以如今還能不時地得到些小的矜憐,吃上一口殘羹剩飯。不然的話非要落得像目犍連的母親那樣,被關進大地獄中。縱有食物送到嘴邊,也會化成猛火焦炭。縱然有佛菩薩的大神通力,也奈何不了本身的業力啊!」劉先生聽了心生憐憫,便答應他們的請求。餓鬼感激不已,嗚咽悲泣而去。

從此,劉先生每每把殘羹剩酒,灑向牆外。那餓鬼也像有感應似的前來受享,但見不到任何行跡,也聽不見說話。

過了一年多,一天夜裡忽然聽見牆外呼喚道:「劉先生!承蒙您長期款待,今天來向你告別了!」

劉先生驚問:「你們要去哪裏?」鬼說:「我們倆沒有別的法子求得超脫,只能做點兒力所能及的好事,以求自拔。這片樹林裡野生鳥類很多,有人要來射擊它們,我們就事先驚嚇它們,令其遠走高飛。有人下網捕撈湖中的游魚,我倆就事先驅趕它們,使其逃之夭夭,不致入網。就因為這一念善心,感動了神明,遂赦免我倆的罪業。今得以脫離鬼域,要去轉世托生了。」

劉先生常把這段故事講給別人聽,並且說:「那些遭受沉淪的餓鬼尚能以其微弱的力量救濟動物;而人們對於許多善事,為甚麼總是藉故推托,說自己力所不能呢?」@#

----------------------------------

◎ 西區老二

針對外界對於洪蘭譯作多所誤譯的批評,洪女士迄今從未正面回應,惟日前透過其見諸報端的〈不忘初衷〉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8359774.shtml)一文「間接」為自己澄清其譯作絕非「代翻」,而是「自己一個字一個字寫的」。事實上,「是否為代翻」僅是對於其翻譯品質不佳原因的一種推測,既然不是代翻,那麼錯譯的瑕疵究竟是譯者語文程度不足、專業能力未逮,或投入時間有限,則未見洪女士進一步說明。

令人遺憾的是在這篇文章中,洪女士引述的中外名言仍有其常見的「誤植」與「超譯」的情形。例如網友Herlin指出,洪女士提到富蘭克林說「經驗是一所寶貴的學校,可惜愚蠢的人只能從這裡學到東西」,既然「寶貴」,何來「可惜」?這句話的原文是「Experience keeps a dear school, yet fools will learn in no other」,dear應譯為「昂貴」,亦即愚者只能從代價高昂的經驗中學習。若不能辨別其中語意的差異,做為譯者恐怕是不適合的。

該文引用的「娼妓晚景從良,一生煙花無礙,貞婦白髮失節,半生辛苦俱非」並非出自《閱微草堂筆記》而是《菜根譚》:「聲妓晚景從良,一世之胭花無礙;貞婦白頭失守,半生之清苦俱非。語云:看人只看後半截。真名言也。」若洪女士真的有看懂這句話,應該明白這是一種「外在歸因」的「結果論」,而不會管你屬於「內在歸因」的「動機」或「初衷」的。

身為認知神經科學家,洪女士理當瞭解這句話反映著人類認知方式普遍會犯的錯誤,也就是歸因理論上說的「基本歸因謬誤」,但她似乎毫無覺察的掉進同樣的陷阱;例如以外部行為批評醫學生上課吃雞腿,而以內在動機為自己所受的質疑開脫等等。然而心理學知識所貢獻的,不正是提供我們糾導認知機制的盲點並自我反省而做出客觀的論證與評價嗎?

樹大有枯枝,言多則必失。誤譯、訛錄都是小事,重要的是無論翻譯、寫作或學術研究,都必須抱著追求「信達雅」的初衷。至少在「信」的前提上做到不疑處有疑,進而加以查證、思考、批判,以避免在邏輯上陷入「訴諸權威的謬誤」。這樣嚴謹而負責的「初衷」才是值得敬服的

(作者為台灣大學法律所研究生)

---------------------------------------

洪蘭/不忘初衷

【聯合報╱洪蘭】
2013.12.14 02:15 am

朋友問我:為什麼最近你說話總會提到令尊?

我很驚訝自己竟沒察覺,可能是到了某個年紀,突然覺得父親過去講的話有道理,印證了很多現在社會上的現象,就不知不覺把他的話重複出來了。

年輕時,父母跟孩子說話,孩子不愛聽,因為年輕氣盛,自以為是,覺得自己比父母懂得多。馬克吐溫說:「當我十四歲時,我覺得父親竟然如此無知,完全不能忍受他;但是當我廿一歲時,突然發現,他在這七年中,竟然成長了這麼多。」人都是事後諸葛,吃了虧才會突然想起,啊!原來這就是父母當年那句話的意思。

人真的是老的太快,成熟的太慢,也因為如此,最近只要想到一些長輩過去說過有用的話,就覺得要趕快教給下一代,免得重蹈覆轍。富蘭克林說「經驗是一所寶貴的學校,可惜愚蠢的人只能從這裡學到東西」,人若是能從別人的經驗中學到教訓,人生會容易很多。

最近有幾個過去教過的學生回來看我,他們知道我翻譯書都是自己一個字一個字寫的,沒有叫別人代翻,外面有人惡意誣蔑,便相邀來給我打氣。他們問:為什麼我可以忍受別人惡意的攻擊而不反駁?我說因為我父親曾說,你不會因為別人稱讚而變得更好,你也不會因為別人毀謗而變得更壞,既然你不會因他而改變,又何必浪費時間去處理不值得處理的事呢?

我譯書是為了介紹新知,日本能在明治維新後強盛起來,一個原因是大量翻譯歐洲的科學新知進來,這是我的初衷,我會繼續做,不受流言影響。

人是蓋棺論定,人不可能十全十美,所以有沒有過,並不重要,知過必改就好了,能堅持原則到生命的最後才是重要的。紀曉嵐在《閱微草堂筆記》中說「娼妓晚景從良,一生煙花無礙,貞婦白髮失節,半生辛苦俱非」,晚節不保是最讓人嘆息的事。在歷史上,留名下來的人都是能堅持初衷的人,但是初衷常會被社會的誘惑所矇蔽

四十年前,著名的基督教布道家葛理翰牧師來台灣訪問,世界展望會的創始人皮爾斯(Bob Pierce)請他去樂生療養院走一趟,這會提升樂生的地位,也使他容易於為樂生募款。但是當葛理翰到台灣時,他發現行程太滿了,他要拜會蔣總統、一些大官,還要上電台廣播、布道演講,實在抽不出時間,軍方甚至派了一架直昇機專門給他趕場。

他就很遺憾的告訴皮爾斯,他有行程的優先順序要顧,無法去樂生了。皮爾斯聽了沒有生氣,只問了一句:「假如耶穌今天到了台灣,你想他會去哪裡?」結果那天下午,葛理翰便在樂生療養院布道了。皮爾斯一針見血的點醒了葛理翰他來台灣的初衷。

能保持赤子之心,堅持初衷的人不多,許多人出社會後會忘記初衷,見利忘義的事件太多了,值得我們警惕。所以我們要鼓勵孩子多看偉人傳記,這些人之所以名留千古,因為他們不忘初衷。

(作者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2013/12/14 聯合報】@ http://udn.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