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以愛撫重啟性福 拯救無性夫妻
2017/12/17 07:00 
高壓工作時代來臨,無性生活成了每對夫妻都可能碰到的課題。(圖/巫伊)
〔文/Forever 158.5〕
「我老公已經兩個月沒有碰我了,他是不是根本不愛我了?」Viola說。
「妳老公是做設計的,所以經常熬夜加班吧?應該是累斃了,不要錯誤解讀、自找麻煩。」美美說。
「熬夜加班?他學生時代就這樣過了,以前交往的時候他也經常熬夜啊,還不是……」Viola說。
「身為終年熬夜分子,我真的完全理解熬夜體乏的那種疲憊無力感。」美美說。
「熬夜這種東西是日積月累的,當下不一定會立現,可是久了,有一天會突然擊垮你。」我說。
「難道我該放任他這樣,甚麼都不理,告訴自己無所謂嗎?」Viola說。
根據我國內政部「2015年簡易生命表」資料顯示,國人的平均壽命達80.2歲,其中男性77.01歲、女性83.62歲,估算半數男性能活到80歲、女性能活到85歲
既然人類的平均年齡已經來到80歲,無性生活也就成了每對夫妻早晚要面對的課題,因為人到了一定年紀,50歲或60歲,慢慢地彼此的性需求定然會漸漸減少至趨近於零,如果彼此僅是藉由性行為來維繫感情,關係就會拉警報。
目前全球無性夫妻比例為20%,其中,日本無性夫妻比例高達44.6%,暫居第一,而韓國緊追在後。2016年日本家庭計劃協會對3,000名年齡16至49歲的男女做的調查,47.2%的已婚夫妻處在無性婚姻狀態,當中無性生活比例最高族群落在40歲世代,其中更有22%女性受訪者覺得性生活很麻煩,而有35.2%已婚男表示工作壓力影響性慾望。
日本和韓國都是高壓工作國家代表,台灣也不遑多讓,高壓的工作壓力是否會壓垮夫妻的性生活?對於身心狀態佳的人來說,「性」可以帶來身心放鬆與一夜好眠的好處,但愈來愈多雙薪夫妻各自承受龐大的工作壓力,下班後回到家,腦海裡還想著未完成的工作,漸漸地愈來愈多已婚男出現早洩或陽痿的問題,疲於工作與家務的妻子也出現性無感的現象。
醫學上已證實,長期高壓會強化性抑制的賀爾蒙,性慾望便會受到抑制。更重要的是,慢性壓力引發的性抑制,往往會持續很長時間,對完美主義或自我要求高的人來說,甚至會出現所謂性焦慮的問題,因為力求表現而在過程中無法放鬆,他們在意客觀的評分標準如次數、時間,以及對方有否高潮等等。他們無法享受性愛,他們忘記性是用愛做媒介,進行身體撫摸與摩擦的練習。
薛克利醫師在一次學術演講中提到性愛練習,即先不碰乳房與生殖器,彼此透過全身愛撫、按摩每一吋肌膚,品嘗身體接觸,並將感覺說出來。薛醫生認為這樣的做法可以「開發生殖器接合以外,讓對方舒服的方法」。
無性夫妻並不可怕,就怕兩人不同調,一方無性趣,一方卻興致勃勃,求歡被拒的那一方又該如何處理自己的慾望和「被拒的失落感」?當雙方要的不同,該如何滿足對方的需求?兩人要怎麼取得平衡?以上這些提問,是多數夫妻早晚要面對的課題。
試問自己:婚姻裡,有甚麼是不可或缺的?是忠誠、尊重、體貼和包容?還是穩定的生活?想想看當初兩人還處於曖昧的時候,沒有牽手沒有擁抱,愛情還是可以活下來,甚至曖昧階段還可能是整段愛情中最美麗的時光,不是嗎?若夫婦關係要的是一種安穩的依附狀態,那麼彼此對話的品質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懂得傾聽的男人,通常都能擁有美好的親密關係。

---------------------------------------

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令示人身保險業自一百零一年七月一日起新銷售之人壽保險單,計提責任準備金之生命表應以「臺灣壽險業第五回經驗生命表」為基礎
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 令
中華民國101年1月10日
金管保財字第10102500605號
一、人身保險業自一百零一年七月一日起新銷售之人壽保險單,計提責任準備金之生命表應以「臺灣壽險業第五回經驗生命表」為基礎。
二、附「臺灣壽險業第五回經驗生命表」

臺灣壽險業第五回經驗生命表---------------link  download

----------------

什麼是經驗生命表?
經驗生命表是依據壽險業全體被保險人在一定期間內的死亡機率所編算的壽險費率參考表,現行壽險業使用的為第四回經驗生命表,第四回經驗生命表實施是○四年,當時將國人的平均餘命定為七十歲。
第四回經驗生命表與第五回經驗生命表差異為何?
第五回經驗生命表人的平均餘命由七十歲延長到八十歲。第五回和第四回生命表的不同處,還包括國人平均死亡率調降三成,稚齡及青少年死亡率降幅更達到五成。隨著死亡率下降,國人平均壽命將隨之延長,而壽命的延長所代表的就是老年之後的退休成本與醫療成本也隨之增加,因此對於退休規劃與醫療保險規劃我們必須更加重視。

--------------------

壽險業所使用之台灣壽險業第一至五回經驗生命表(TSO表)下載網址:
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 > 保險資料庫 > 壽險財業務統計 > 壽險業務統計各類報表
http://www.tii.org.tw/fcontent/database/sta_test2/genrep_chk_result1.asp
http://www.tii.org.tw/fcontent/database/sta_test2/genrep_selectG.asp?us_license=Z

壽險業所使用之台灣壽險業第一回經驗生命表(TSO表)民國58-61年(西元1972),
http://www.tii.org.tw/report_test/1101/69359449781667.pdf

壽險業所使用之台灣壽險業第二回經驗生命表(TSO表)民國66-70年(西元1981),
http://www.tii.org.tw/report_test/1102/69359449820043.pdf

http://www.fsc.gov.tw/uploaddowndoc?file=Bulletin/201206271059380.doc&filedisplay=%E5%A3%BD%E9%9A%AA%E6%A5%AD%E7%AC%AC%E4%BA%8C%E5%9B%9E%E5%B9%B4%E9%87%91%E7%94%9F%E5%91%BD%E8%A1%A8.doc&flag=doc

壽險業所使用之台灣壽險業第三回經驗生命表(TSO表)民國71-75年(西元1986),
http://www.tii.org.tw/report_test/1103/69359449851529.pdf

壽險業所使用之台灣壽險業第四回經驗生命表(TSO表)民國84-88年(西元1999),
http://www.tii.org.tw/report_test/1104/69359449877827.pdf

https://view.officeapps.live.com/op/view.aspx?src=http://www.tw-insurance.info/download/xls/2013Q2/10027k.xls

壽險業所使用之台灣壽險業第五回經驗生命表(TSO表),目前官方網站未公佈.
臺灣壽險業第五回經驗生命表 - 台灣法律網  網址有
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 令   中華民國101年1月10日
http://gazette.nat.gov.tw/EG_FileManager/eguploadpub/eg018007/ch04/type2/gov36/num12/OEg.pdf

 

--------------------------------

〔本報訊〕內政部新公布的「民國101年簡易生命表」指出,去年國人兩性平均壽命為79.51歲,相較去年增加0.36歲,其中男性平均為76.43歲、女性則為82.82歲,顯示台灣的將邁入高齡社會,且住的越北部,平均壽命越長。

 內政部戶政司及衛生福利部統計顯示,101年男性平均歲數為76.43歲, 相較去年增加0.47歲、101年女性歲數則為82.82歲,相較去年增加0.19歲、整體平均則為79.51歲,已和德國、英國等高齡社會國家相當。

 內政部次長蕭家淇表示,台灣將從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7%的高齡化社會,進入老年人口達14%的高齡社會,並會同時出現扶老比增加、扶幼比降低的情形,為因應人口結構改變,內政部將面臨檢討增加老年設施的問題。

 這份統計資料也顯示,五都中以台北市的平均壽命82.66歲最高、高雄市的78.36歲最低,呈現自北而南依序遞減的情形,非五都則以新竹市80.55歲最高,台東縣74.41歲最低。

----------------------------

P_20160316_205432_1  

---------------------

什麼是生命表
  生命表又稱“死亡表”,是反映一個國家或一個區域人口生存死亡規律的調查統計表。生命表是人口統計學中一個非常有用的工具,它通常被用於模擬某一人口從出生到死亡的過程。因可根據它計算人口的平均預期壽命,在中文里有人稱其為壽命表。此表系根據分年齡死亡率(mx)編製,並主要反映各年齡死亡水平,故又稱死亡率表。

  生命表是對相當數量的人口自出生(或一定年齡)開始,直至這些人口全部去世為止的生存與死亡記錄。通常以10萬(或100萬)人作為0歲的生存人數,然後根據各年中死亡人數,各年末生存人數計算各年齡人口的死亡率、生存率,列成表格,直至此10萬人全部死亡為止。生命表上所記載的死亡率、生存率是決定人壽保險費的重要依據。

  生命表不是簡單初步的會計資料,而是根據一定的調查時期所獲得的有關國家或地區的人口普查資料(或有關部門的統計資料)。
  生命表以年歲為綱,全面、完整地反映了某一國家或地區一定人群從誕生直至全部死亡的生死規律。生命表的編製為經營人壽保險業務奠定了科學的數理基礎,是計算人身保險的保險費、責任準備金、退保金的主要依據。於1693年編製而成的。
  保险术语
生命表的發展歷史
  生命表的建立可追溯到公元1661年,英國就有了歷史上最早的死亡機率統計表。到1693年,世界上第一張生命表是英國天文學家哈萊制定了《哈萊死亡表》,它奠定了近代人壽保險費計算的基礎,到1700年,英國又建立了"均衡保費法",使投保人每年繳費是同一金額。
  生命表是怎麼來的呢?對於單個人來說,出生後何時死亡是不可知的,但對於一個國家,一個地區,在一定時間,一定的社會經濟條件下,人的生、老、死是有規律可循的。人們可根據大數法則的原理,運用統計方法和概率論,編製出生命規律的生命表,它是同批人從出生後,陸續死亡的生命過程的統計表。
  我國在1929-1931間,金陵大學的肖富德編製了中國第一張生命表,稱為"農民生命表"。1982年第2次全國人口普查得到了完整的生命表資料,直到1995年末才制定出了中國人壽保險業第一張經驗生命表。

生命表的作用
  生命表主要用於計算長期壽險的保險費率,我們知道,長期壽險的保險費率由死亡率、預定利率、附加費用率組成。因此,生命表的數據決定了長期壽險費率的高低,這也就是為什麼年齡越大繳費越貴的原因之一,因為年齡越大,死亡率就越高。以上就是生命表的奧秘,通過瞭解它,我們可以理解長期壽險的保費是怎樣計算出來的,並知道了人壽保險確實是一門真正的科學。


生命表統計的項目
  生命表統計的主要項目一般分為五項:

  (1)年齡,用X代表,表示年齡X歲;

  (2)年齡X歲的生存人數;

  (3)年齡X歲至X+1歲內的死亡人數;

  (4)年齡X歲的人在一年內的生存率;

  (5)年齡X歲的人在一年內的死亡率。
生命表項目的計算
  生命表中各項指標均隨年齡而定,是年齡 x的函數。對於不同指標來說,年齡x一欄的數值具有不同涵義。對於l、Tx、x,年齡x是指達到某確切年齡,如l2即表示正好活到第二個生日的人數。對於 qx、dx、lx,年齡x則是指從確切年x至x+1歲之間的這一歲年齡區間,如d2即表示在第二個生日和第三個生日之間死亡的人數。

  年齡x= 0分別表示剛出生的那一刻或從出生至第一個生日之間的年齡區間。活到每一個確切年齡 x的人在未來的一歲間隔(也即未來的一年時間)內,均有死亡的可能。不同年齡的這種死亡可能性大小不同,死亡概率qx即指活到x歲的人在x至 x+1歲間死亡的可能性。各年齡死亡概率的數值根據實際調查的各年齡死亡率計算而得,它是整個生命表的基礎,其他指標均由此衍生而出。

  lx表示活到確切年齡 x歲的人數,稱尚存人數。l0即確切年齡 0歲人數,也即出生人數。生命表中的計算均從l0開始,故 l0稱為生命表的基數。顯然,表中其他各欄人數均隨l0的取值而定。

  一般生命表中為使人數保持整數,多取 l0=100000;也可取l0=1,則表中各欄人數均成為與l0的比例繫數,更便於用來進行各種計算。

  從 l0出發,在0~1歲間隔內,按死亡概率q0,將會有d0人死亡,d0=l0·q0。活到1周歲的尚存人數

  l_1=l_0-d_0=l_0-l_0\cdot q_0=l_0(1-q_0)

  同理

  d_1=l_1\cdot q_1,l_2=l_1-d_1=l_1(1-q_1)

  一般而言,則有  

  d_x=l_x\cdot q_x

  l_{x+1}=l_x-d_x=l_x\cdot (1-q_x)

  可見,有了各年齡死亡概率qx的數值,又給定基數l0,便可計算出各年齡尚存人數lx和死亡人數dx。

  生存人年數 Lx指已活到確切年齡x歲的lx人在x至x+1 歲間所活的人年數。由於在這一歲間隔內死亡的人是陸續死去的,既活了一段時間,又未滿一年,所以lx>Lx>lx+1。在 1歲一組的年齡組中,Lx也可看做是x至x+1歲這一年齡間隔內的平均人數。若假定死亡是均勻分佈的,則

  L_x=\frac{l_x+l_{x+1}}{2}

  在最低幾個年齡組和高年齡組,可加某些修正。

  將已活到確切年齡 x歲者以後預期可活的人年數加以累計,即得x歲以後預期生存人年總數Tx。

  對於已活到確切年齡x歲的lx人而言,每人平均預期尚可再活x年,e_x=\frac{T_x}{l_x},稱為平均餘壽e_0=\frac{T_0}{l_0},也有人稱之為平均餘年。出生時的平均餘壽,通稱平均預期壽命或平均壽命。它表明按生命表中各年齡的死亡概率計算,一個初生嬰兒平均預期可活多少歲。

  生命表中的年齡間隔,可以是1歲一組,也可以是5歲一組或10歲一組。前者稱為完全生命表,後者稱為簡略生命表。簡略生命表中往往也把0歲組單獨列出。

  生命表中的死亡概率由實際調查所得的分年齡死亡率換算得到。通常用的最簡單的公式為1歲組

  q_x=\frac{2m_{x}}{2+m_x}

  n歲組

  nq_x=\frac{2\cdot n\cdot_n m_x}{2+n\cdot_n m_x}

  式中 qx與mx分別為x 歲組的死亡概率和死亡率,nqx與nmx分別為(x~x+n)年齡組的死亡概率和死亡率。

  生命表的原意是反映同一批人陸續死亡減少過程當中各年齡人數之間的比例關係,以及這批人活到各年齡時的平均餘壽。整個生命表的推理過程都是針對一批人而言的,但實際編製生命表時,通常都是根據某一年或連續幾年不同批人的死亡率,因而反映的是該時期的死亡水平,稱為時期生命表。反之,根據某同批人經歷各年齡時的死亡率而編製的生命表,則稱為同批人生命表或一代人生命表。

  當人口死亡率變化不大時,可利用生命表進行各種人口數的估計推算。根據某年出生人數或某年齡人數推算若幹年後相應年齡的人數。例如,從1988年出生人數估計1995年年底年滿7歲不到8歲的人數

  p7_{1995}=B_{1998}\cdot\frac{L_7}{l_0}

根據1982年普查時10歲女孩人數預測1992年年中達到法定最低婚齡的女青年人數

  W_{20,1992.7.1}=W_{10;1982.7.1}\frac{L^F_{20}}{L^F_10}

  根據某地區、某時期實際死亡率水平編製的生命表,只能反映該地區、該時期情況。有人綜合許多不同死亡水平的生命表,編製成與各種不同0值相應的成套的生命表,稱為模型生命表,可供缺乏資料的國家或地區使用。

我國的生命表
  因為我國保險業發展時間短暫,改革開放之初基本參照了日本的經驗生命表。

  直到1995年,當時的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參考其1990年至1993年的保單數據,制訂了中國人壽保險業第一張經驗生命表。這張生命表從1996年開始使用。

  20世紀90年代中國人民保險(集團)公司組織了大量的專家,成功地編製出《中國人壽保險業經驗生命表》,並於1997年4月1日起正式運用於人壽保險業務的經營核算中。

   中國保監會2003年8月啟動我國第二張《生命表》的編製工作,第一次在全行業範圍內進行經驗死亡率調查,參調公司為國內經營時間較長、數據量較大的六家公司,所用保單數據一億多條,占行業數據量的98%以上。

   新的《生命表》比較客觀地反映了壽險業經驗死亡率,為保險公司釐定費率、準備金評估以及死亡率的研究提供科學的依據。


國人「更長壽」卻未必過得好 不健康餘命達8.47年
國人「更長壽」卻未必過得好 不健康餘命達8.47年 https://bit.ly/3AoZQI3
內政部公布最新國人平均餘命,國人又更長壽了!但看看2019年國人的「不健康餘命」有8.47年,也是過去這8年來的新高點。如果是跟前一年比較的話,是增加「近一個月」,代表部份長壽的人,生活品質不一定好。專家也指出,明年出爐的2020年「不健康餘命」,恐怕會因為新冠肺炎的關係,導致數字更延長,狀況加劇惡化。最好的方式,就是得促進健康、預防生病,從根本來改善。
© 由 三立新聞網 提供
▲2019年國人的「不健康餘命」有8.47年,也是過去這8年來的新高點。
長者不斷增加,促使長照需求也跟著提升。根據衛福部統計,「國人平均餘命」逐年增加中,但看看「不健康餘命」的統計數字,卻是逐年攀升。從2012年的7.95年,隔年大幅增加到8.24年,之後大多在8.3到8.4年之間,一直到2019年增加到8.47年,也是過去這8年來的最新高點。
© 由 三立新聞網 提供
▲「國人平均餘命」逐年增加中,但「不健康餘命」卻也同時攀升
中華民國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林應然:「第一個反應的是醫療的進步,你本來可能會過世的這種疾病,那可能現在都可以救,可以延長生命。台灣的保險制度真的很好,那人民就不用負擔很多的錢,所以可以延長他自己的生命。」
所謂的「不健康餘命」,包括失能、臥床、慢性病纏身的長者,而「不健康餘命」的數字越高,代表國家和社會得付出更大的醫療和照顧成本。另外加上「慢性病的增加」,也導致「不健康餘命」的數字又再延長。
© 由 三立新聞網 提供
▲當「不健康餘命」的數字越高,代表國家和社會得付出更大的醫療和照顧成本。
台大公衛學院教授林先和:「餘命會一直增加,但是餘命的增加部分,可能以不健康的部分會比較多,增加餘命的同時,要想想看是怎麼樣去促進健康,然後跟預防疾病。
專家也指出,明年出爐的2020年「不健康餘命」,恐怕會因為新冠肺炎的關係,導致數字更延長,狀況加劇惡化。最好的方式就是得促進健康、預防生病,從根本來改善。
© 由 三立新聞網 提供
▲專家指出預防「不健康餘命」持續增加,最好的方法就是得從根本來改善

2021-08-09_194109


夫妻至少要存600萬,才不會當下流老人
夫妻至少要存600萬,才不會當下流老人 | 個人理財 | 理財 | 經濟日報 https://bit.ly/3BF5sPL
2017-06-20 22:15今周刊 今周刊整理
夫妻至少要存600萬,才不會當下流老人 | 個人理財 | 理財 | 經濟日報 https://bit.ly/3BF5sPL
「擔心未來會成為『下流老人』嗎?」《今周刊》委託波仕特線上市調,拿這個問題,去問了分散各年齡階層的1060位民眾,結果發現:年紀愈長,愈不怕成為下流老人,青壯世代,反而對於下流的命運更加惶恐。
根據年金改革委員會試算,以平均投資保薪資而言,年資滿35,勞退加勞保可月領24,000元至26,000元間,雙薪家庭,夫妻均有投保的話,則有50,000元左右。換言之,台灣雖深陷薪資低度成長泥淖,但絕大多數人圖個溫飽並不成問題,更何況我們還有健保制度。
面對老後,台灣人到底怕的是什麼?
根據《下流老人》提到,老貧的五大人生地雷分別是為了照顧家人辭去工作,導致沒有收入;自己健康出問題,增加醫療花費;子女成為啃老族;熟年離婚;遭到詐騙損失金錢又身心俱疲。
這五大地雷中,最困擾40歲至50幾歲年齡層的上班族的「照顧長年臥病在床的父母」。根據104人力銀行調查,台灣每年有高達13萬人(大多是中壯年人口)因照顧生病家人被迫離職,更有至少17萬人,因需長期照護家人而「減少工時、請假或彈性調整上班時間」。
以台灣1129萬就業人口計算,每年平均估計會有2.7%的人會踩到這顆地雷,且隨著年齡的增長,父母生病的機率愈高,也就愈有可能踩到這枚殺傷力極強的地雷。
關於這枚地雷的殺傷力,成立逾20年的家庭照護者關懷總會秘書長陳景寧有深刻體會,根據他們列管追蹤的案例統計,被照顧者平均需照顧期高達9.9年,每天平均照顧時間需13.6小時,負責照顧的家庭成員,更有高達2成得憂鬱症、6成5有憂鬱傾向、8成7罹患慢性精神衰弱。
「這群在家庭中最孝順乖巧的子女,下場卻往往卻悽涼!」若要降低這枚地雷的殺傷力,陳景寧建議必須回歸法律途徑:「遇到這個問題,應勇於開口與家人共同盤點被照顧者財力,與家庭成員商量分擔方式,一旦達成共識,切記做成書面文件,而且至少每半年或一年更新一次。」
除了提早因應父母老病的狀況外,面對自己未來的老病可能,也應利用退休前做好準備。據統計,台灣65歲以上,失能人數達49萬人,其中重度失能者達60,000人(指進食與如廁需他人協助),佔65歲人口數分別為16.7%與2%。就是你踩到「老病地雷」,造成老後財務風雲變色的機率。
《錢難賺,保險別亂買》一書作者朱國鳳指出,中風與失智所導致的失能是最常見的兩種老病情況,如果是中風與失智,醫療險、癌症險、意外險反而派不上用場,最能派上用場則以殘扶險、殘廢險及長照險。長照險因保費較貴,政府長照險政策也正在擬定之中,建議預算有限者,以前兩張保單為優先考量。
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人愈活愈久是不爭的事實,問題是,很多人雖更長壽,錢卻無法長壽,反而隨著年齡愈花愈薄,這是日本即使擁有高儲蓄率,卻仍集體陷入下流老人恐慌的原因之一。
相對其他先進國家,日本是投資理財最保守的國家之一。趨勢大師大前研一指出,日本家庭金融資產高達77%放在定存與保險,寧願把錢像是用鹽巴「醃起來」,存在利率僅有0.3%的銀行裡,也不敢拿來投資活化。而在台灣,青壯世代之所以恐老貧,其實也與「日本理財病」有高度關係。
《今周刊》多次的調查顯示,台灣青壯年世代投資理財主要以定存為主,儲蓄險其次,投資基金與股票的比重,遠低於50歲至60歲世代。然而,台灣股市現金股息平均殖利率高達4.5%,高居全球第3,在這片投資沃土上,外資勤於耕耘,本國青壯世代卻疏於播種,殊為可惜。
「戒掉日本理財病」,讓錢活起來,就是在遠離「下流老人」命運之後,進一步預約「上流老後」的關鍵功課。這門功課怎麼做?
現年44歲,目前在私立大學擔任兼任老師Jim所設計出的「金字塔退休理財戰略」計算,金字塔分成三層,最底層為「基本生活層」,滿足夫妻倆退休基本開銷為每年40萬元,若夫妻兩人皆領有勞保、勞退年金,退休金即可支應這一層的需求。第二層為「寬裕生活層」,每年預算20萬元,每周可以上餐廳吃飯、每月來一場國內小旅行,為達到這個目標,在退休前要為這一層存到四百萬元。第三層為「夢想生活層」可用於國外旅遊或公益用途。這部分需要額外準備兩百萬元。夫妻倆為了打敗老貧生活,只要在退休前合力存6至8百萬元,就可過上流老後生活。
夫妻至少要存600萬,才不會當下流老人 | 個人理財 | 理財 | 經濟日報 https://bit.ly/3BF5sP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